首页 常识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老鼠能听懂人话吗是为什么(老鼠,老鼠真的能听懂人话?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30 09:06:27    

老鼠真能听懂人话吗?与人类基因高度相似的老鼠,竟然在一场实验中预示了人类可怕的未来?

大家好,今天我们来聊一聊:老鼠。

有网友曾分享出了一段老鼠能够听懂人话的视频,虽然真实性并不好确定,但是在老人们口中一直都有类似的说法。

经过科学研究也发现,人类耳朵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只有20赫兹到20千赫,而老鼠则能够听到200赫兹到90千赫之间相对更广泛的声音频率。

当然听到的声音频率更广,并不代表一定能够听懂人类的语言,因此西班牙的一位神经学家曾对此做过一个观察实验。

其将64只老鼠分成四组,然后分别用日语和荷兰语进行日常训练,剩下的则作为对照组。

最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,他惊人的发现,接受相应语言训练的老鼠不仅能够对固定语言做出反应,而且只能“听懂”所接受训练的语言。

虽然老鼠对于相应语言做出反应并非是完全理解语言的含义,但是这依然足以让我们对这个不太受待见的“小家伙”刮目相看。

事实上,老鼠与人类的基因相似性高达80%以上,甚至有些老鼠的基因与人类相似度可以超过85%以上。

因此老鼠在外形上虽然与人类相差极大,但是同为哺乳动物的老鼠却是典型的社群动物,甚至实验为其创造一个类似人类的社会环境后,竟然能够看到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某种缩影。

这便是另一个令人细思极恐的实验,25号宇宙,研究人员通过给8只,4公4母的老鼠搭建一个类似乌托邦式的社会场景,来观察它们的繁衍和生存发展,最终在远远没有达到理论容纳极限值之前,就见证了悲剧的诞生。

在这个吃喝不愁如同天堂一般的环境中,可最多容纳4000只老鼠,而饮水和食物更是分别足够6000只和9000只老鼠食用。

甚至会有专人看守防止任何意外,而且定期清洁试验区域的环境并消毒。但是这样的老鼠社会却在没有任何外力干预的情况下,逐渐变得自我沉沦,直至最终覆灭。

其中各个老鼠出现的不同社会表现,以及整个鼠群社会的形态变迁,近乎就是在映射如今高速增长却矛盾重重的现代化人类社会,这更让我们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感到担忧。

利用老鼠展开的“25号宇宙”实验,究竟揭示了怎样可怕的现实?我们又该从中得到怎样的反思?

提出这项老鼠乌托邦实验的人是美国生态学家约翰·卡尔霍恩。1968年,当时全球人口前所未有的达到了35亿,基于对未来社会人口暴增的担忧,他便利用老鼠做了这个实验。

根据实验设计,其在一处旧的谷仓内搭建了一块金属栅栏围成的区域,并且从中心向四周平均划分了16块扇形区域,每块区域都有各自充足的饮水和食物。

而整个实验区域同时平均分配了256个老鼠窝,一个老鼠窝内就足以容纳15只老鼠。也就是说理论上最初放入的4公4母8只老鼠,只有通过不断的繁殖让全体总数达到4000只左右,才会引发生存空间的争夺,并引发接下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。

但是事实却大相径庭,起初这些老鼠的生活繁殖行为都很正常,并且在三个月左右,种群数量就翻了一倍,达到16只,之后就走上了种群数量暴增的阶段。

到300天左右时,数量达到600只以上,但也就是从这时开始,种群数量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,各种问题开始暴露。

老鼠的社会阶层开始形成,一些强壮的公老鼠不断扩大领地,获得与更多母鼠的交配权。

而一些新生和弱势的公老鼠则会被赶到边缘地带,获得更少量的饮水和食物,领地和能够交配的母鼠也越来越少,最后这些老鼠不断将愤怒的情绪发泄在境遇相同的公老鼠身上,相互之间不断撕咬甚至出现同性交配的现象。

而那些领地更大的老鼠群体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,公老鼠们在不断的安逸生活中逐渐丧失斗志,并沉沦于梳理毛发等自恋式生活。

母老鼠则开始逐渐承担起保护领地的职责,但是它们也逐渐在这样的转变中变得暴躁,有的会拒绝同公老鼠的交配并将公老鼠驱赶出领地。之后这些母老鼠逐渐生理周期紊乱,甚至难以生育下一代,即使能够生育小老鼠也表现的极其厌恶,不是丢弃就是咬死。

无论是公老鼠还是母老鼠,无论是拥有领地的强势老鼠还是没有领地的弱势老鼠,都开始选择“躺平”,变得暴躁沉沦和自我封闭。

在第560天的时候,老鼠种群曾达到最高的2200只左右,但是随着生育越来越困难,老鼠社会的老龄化极具增加直至死亡殆尽,实验便在1588天后宣告失败,在远远没有耗尽资源之前,老鼠社会就自己消灭了自己,这不得不引起人类深思。

相关文章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金太阳百科 琼ICP备2024039176号-18